2018-03-18

小谈科学、迷信与“国学”

1

这周和一个企业家谈话。那种学历不高的企业家。

他和我谈《周易》、谈国学。

坦白地讲,现在很多学历不高的企业家都喜欢谈国学,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学历不高,而不是文化水平不高。学历高不高是一个客观事实,而文化水平高不高,不能简单的从学历上一概而论。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有人可能觉得,人们开始相信、推崇《周易》等国学经典,这是好事儿啊,弘扬国学,人人有责嘛。实则不然。

国学中自然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历史文化知识,但需要足够知识文化水平的人来解读,来布道,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学长盛不衰。相反,只会使国学越发堕落成玄学、变成无用之术。

2

国学,或者说一些国学大师,现在开始和你讲道理。

比如这个企业家,Z总,给我讲了一个他和国学大师之间的故事。大师告诉他,屠户的家庭,总是不能长久。以往我们的解读,是因果报应论,即是说,这个人杀了太多生,因此有损阴德,不得善终。这个解释,现代人多半是不信了的。但是大师们坚守阵地,因此有了一个新的解释。Z总给我转述一番,如此:

从事屠宰工作的人,因为每天杀生,故而变得铁石心肠,俗话说就是心硬。因此,这些屠户在处理事情时候,因为不善于软处理,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而是容易激发矛盾,最终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屠户的家庭总是不能长久。

其实,这种解释,和因果报应论的解释方法,没有任何的进步可言。它们都是基于一个虚设的理论而进行的下一步解释。从这一点出发,因果报应论(从前解释的出发点)和屠宰使人变得铁石心肠(现在解释的出发点),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3

人们总是会犯这种错误,甚至连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知识分子,也会想当然的认为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必然会重的先落地而轻的后落地,更不要说曾经那么多的先哲坚守着大地是平的,或者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样荒谬的观点了。

这样的错误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是那些你认为“绝对就是这样,不可能会有错”的点上,偏偏发生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后院起火。

长时间在上海生活,让我养成了几乎每次开车都要开导航的习惯。有一次早上六点,我在浦东驾车,一个非常熟悉的路段,同样开着导航。副驾驶的朋友问我,这么熟悉的路还要设置导航吗?我告诉他,设置导航的目的是为了查看路况,你永远不能盲目的相信它不会堵车,哪怕是在早上六点。

我想有过在大城市生活经验的朋友都会理解,那些你坚信肯定不会堵车的路段和时段,往往就会意想不到地发生拥堵。这就是想当然的危害。等你堵在路上的时候,只能不得不懊恼地感慨,怎么这个时间这个路段还会堵车啊!

4

创业时,这种陷阱,或者说是盲区,也会经常发生。我们会很容易地规避那些复杂的问题,可往往却在最简单的事情上栽了跟头。因为把事情的方方面面都调研的无比细致,是非常耗时、耗精力和耗财力的。所以,你在从事具体事务时,不得不做一些所谓的“优化”——那些你有十足把握的事情,尽量从简。那么相信我,最后让你尝到失败苦果的,就是那些你曾经认为“绝对没错儿”而没有实际去调研的问题点。

这种情况,前人总结说叫阴沟里翻船。

5

回到屠户的问题上。我不知道屠户的家族是不是真的不长久。我没有这样的样本数据。所以这个讨论的大前提,可能就是不正确的。

即使这是确凿的事实,在大师的分析和推导过程中,也是处处硬伤。

首先,经常屠宰的人,一定会变得铁石心肠吗?我们知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可是整体社会富有同情心,则是非常近代的事情。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书中,作者罗列了大量的数据记录,证明在欧洲社会,直到中世纪末,人们还是不具备这种移情能力的。即是说,虽然我们知道被杀死很痛苦,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杀死他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而在中国社会,这种普遍社会的移情能力,很可能会更晚。直到晚晴和民国,鲁迅等文学家还在不断地描写“麻木的中国人”的相关作品,以唤醒中国人的良知。直到近代,我们的社会中,仍有大量的人以观看处斩为乐。那么,为何可以肯定那些屠户会比一般人更加铁石心肠呢?恐怕大师是以今人的移情能力来类比先人了。这是错误的。

其次,心硬的人,处理事情一定会容易激发矛盾吗?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没有做过科学的研究,很难下个结论。但是我们可以用反证法,心不硬的人,处理事情就不会激发矛盾吗?反证法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证伪。那么,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是不是既不够心硬,但也容易激发矛盾呢?所以,大师的第二点也是错误的。

6

科学的对立面,是迷信,而不是国学或者是经典。科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科”的学问,是分科之学。如何分科,就是对事物进行本征特性的描述。若你能把事情看待得透透彻彻,便能给他分门别类,它也就成了科学。

国学也可以成为科学,经典也一样。屠呦呦的故事则是最好的证明。


文章信息
标题:小谈科学、迷信与“国学”
链接:https://www.xiatian.name/archives/10564
声明:本文为【Xiatian.Name】翻译(或原创),请勿转载。

夏天

夏天,工学博士,磨洋工。 主要研究方向:高温合金,纳米结构材料,粉末冶金技术。领导一个创业项目,入选龙城英才计划,自我感觉良好。

You may also like...

5 Responses

  1. hawkhost说道:

    现在的问题是全国都在畅谈国学,但却没有一个国学大师!不过我依然觉得这是好事!因为毕竟有典籍在!只要有了氛围,再出大师,不过是早晚的事!

  2. 十年说道:

    很赞同博主的观点
    关于屠夫的例子,实际上是这位大师为了不用“因果报应”这种理论而来的新解,他也用现代理论去解释一个并不成立的事实。
    有些时候我们生活所认为的想当然并不一定成立。

  3. 旧日的足迹说道:

    没读什么书,不懂什么大道理;说道屠夫我爸在我小时候就是养殖户每天都要猪去卖,不见得他多铁石心肠反而挺乐意帮助家里人为大家谋福利

    • 夏天说道:

      你这个例子非常好。大师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做一些看似很有道理的分析,其实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4. 浇注料说道:

    一字一字得看完了,博主讲得很有道理,希望国学能有出头的一天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