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几近写完,学位和创业的双重压力,终于看到希望甩掉其中一个了。
写论文的时候很痛苦,一方面因为课题确实比较难(这是我们课题组公认的,包括我导师在内),另一方面是因为创业分心,一些实验和数据处理没有做的足够深入。这就导致很多问题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很明确的解释和答案,现在看来,是比较可惜的。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以及问题的解答,本身就是无止境的。科学而言,永远不可能说我们已经对某一个问题完全解释透彻了。
《大唐西域记》里有一个小故事,玄奘在灯光城的佛影寺,知道这里有个传说,瞿波罗龙王曾经居住在此间一石窟,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此将其,并在石壁上留下了佛影,故名曰佛影寺。佛影寺石窟内没有阳光照射,昏暗不清。玄奘在石窟中顶礼膜拜一百多次,仍未见佛影。玄奘认为各人与佛的缘分不同,心诚则灵,或许是自己拜佛的心意不够。于是,他一边礼拜,一边念着《胜鬘》等佛经,诸佛偈颂。

玄奘
又拜了一百多次,石壁上忽然呈现出钵盂般大小的一道佛光,可惜转瞬即逝,玄奘为之感动,于是又赶紧礼拜,石壁上果然再现佛光,且有脸盆般大小,可是仍然很快消失。玄奘祈祷:“佛弟子千里迢迢来到天竺,立志求得真经,今天专程礼佛,如果不能见到佛祖尊影,决不移动半步。”这样又礼拜了二百多次,终于看到石壁上呈现如来身影的亮光,佛陀神态庄严,身着赤黄色的袈裟,膝盖以上的部位非常清晰,而莲花座下的部分略为模糊。佛陀的左右、身后,有菩萨、圣僧的身影也依次出现。
玄奘焚香散花,约一顿饭的时间,香尽,佛影也消失了。随行者以此礼拜,恭敬退出石窟。同行的印度朋友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神奇的事情,他们都认为玄奘法师的一片至诚,感动了佛祖,也让他们沾染了佛陀的灵光。
据说,这个故事有信史可考,应为史实,并有他人为证。因此,有日本学者专程考察,探其究竟,终于发现,这是光学上的返光作用。石窟正对一条瀑布,下临石涧,光线返射,形成了照相成像原理中的暗箱,玄奘初进石窟,什么都看不见,眼睛适应了暗光,便看到了折射进来的佛影,一有火把光亮,又看不到佛影,火光掩盖了暗淡的佛影。
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上的僧人,就像今天的科技工作者。僧人在不断的学习佛经,探索奥义,解救万物生灵。科技工作者在不断学习科学知识,探索未知事物,创造美好生活。不过,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和当年玄奘在佛影寺里的经历,却多少有些相似。
客观世界令人难以捉摸,我们的研究也只能层层递进,不断深入。付出艰辛的努力,只能看到些许“佛影”,而其中的真实道理,却不知何时可以真正的揭开面纱。
文章信息
标题:认知永无止境
链接:https://www.xiatian.name/archives/10661
声明:本文为【Xiatian.Name】翻译(或原创),请勿转载。
前辈的探索与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共勉共勉。。◕‿◕。
哈哈
没想到理工男对哲学和宗教还蛮感兴趣的,能从传说或者故事中思索而找到自己的观点是一种难得的习惯。
我是那种乱七八糟什么书都要看的理工男。
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向美好的生活努力前行。科研和维护世界和平这个重大任务就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