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读《变化中的中国人》——变与不变

近日读完了 Edward Alsworth Ross 写的《变化中的中国人》。这本书出版于1911年,向西方世界介绍了处于晚晴变革时期的中国人的方方面面。

书中对晚清时期的中国人描述的非常详细,从中国人的体格素质到民族精神,从经济状况到工业前景,从全民族的禁烟抗争到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都有详细的描写,同时也介绍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以及中国中西部的现状和新式教育的展开状况。

读这本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晚清时期中国人的状况,二是了解我们自己。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新中国与旧社会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那些在如此社会巨变中仍然不变的,构成了我们本身。如果它是优点,我们尽管发扬光大变好,如果它不幸是缺点,我们也不要幻想可以一朝一夕地去改变它,正视这些缺点和问题即可。

事实上,除去那些非常有时代特色的描述,譬如吸食鸦片、女性裹脚等,文中大部分对于中国人的描述,如同对今日国人的刻画。让人感慨我们生活习性之强大,之稳固。当然,也有很多变化,细致入微,甚至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节选一些如下。

关于饮食

穷苦人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所以使用燃料都很节省,他们大多有在街上购买现成饭食的习惯。因此,街边的小吃摊广受居民欢迎。这与西方人固有的思维是不同的:我们会认为在外就餐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价钱是一般人承受不起的。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107-109)

如今的中国,外卖盛行,父母们总是提醒我们少在外面吃饭,油大、不健康。在老一辈人的眼里,似乎是在家生火做饭才是正道。殊不知历史上在家做饭可能并非传统,至少在晚清时期,外出就餐也是社会主流。

关于清洁和维护设施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与日本在对待清洁方面的不同。中国人似乎很随意,在食物的料理上从不上心。他们从不会遵循“及时一针省九针”的箴言。他们宁愿去建设新的而不愿维护旧的。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117-119)

鞭辟入里,“及时一针省九针”可能是一个英文谚语(A stitch in time save nine),指的是在外科手术时及时的止血和补救可以避免更多的创伤。在我们的文化里是很少有这样的建议。在我公司里,大量类似的问题呈现出来,为了方便地完成眼前的一些工作,不顾未来,少去做这“一针”,结果让后面的工作需要补“九针”方可继续。实际上是大大增加了劳动量。这一点尤其值得警惕和重视。

关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

在中国,人们头脑中普遍缺乏的一种观念是:不应分配的公共利益是区别于私人利益的,国家仅仅是一个贡税征收者而非公共福祉的保护者,所以集体利益要向个人利益让步,公共事业要为地方小团体做出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也要屈服于当下的生存需求。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219-222)

这段描述很好的阐述了中国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关系和取舍动机。它影响了我们方方面面的价值取向,尽管我们的社会更多的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但有些事实难以改变。不做更多评价。

北方人和南方人

北方人虽然不如南方人那样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他们比南方人更加平和,更加可靠,他们对待朋友更加真诚。此外,由于能够彼此信任,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联合起来。得益于这种信任,他们比聪明机智的南方人更适宜经营合资公司。因此,北方人才在中国的工业发展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289-291)

这是一段正确评价,但是也是一段错误的预测。如今中国,南方人在公司经营上的成果远远超过北方人。说明南方人有一些没有被作者关注到的优良品质。

新生儿存活率

根据在重庆生活了20年的麦卡特尼(McCartney)博士的估计,在当地,几乎有75%到85%的婴儿都活不过两岁。1909年香港的一项调查表明,一岁之前夭折的婴儿比例高达到87%。日本在台湾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生的孩子中,几乎有一半都活不到6个月。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850-853)

非常难以置信的数据。令我震惊。

吃回扣

在中国,拿回扣的现象十分普遍,人们把它当成一种经济行为,并不认为这在道德层面有什么不妥。一个厨师会认为工资只是对他做饭时付出劳动的补偿,而他为雇主采购食材的时候则应该获得额外的报酬,这种观念在他的脑中是根深蒂固的,永远不会改变。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1007-1010)

Ross 先生认为,吃回扣是中国人永远不会改变的特征。可能一两个月以前我还想,或者说还希望来反驳这种观点。可如今我可能改变了想法,我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只有可控的让公司员工收回扣,才是公司高效平稳运作的最经济方式。

鸦片

烟枪之所以对中国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缺少乐趣。他们从来没有享受过正常男女社交活动带来的愉悦,而是整日沉浸在吸食鸦片和赌博的双重罪恶之中。这两项活动成了他们从单调苦闷的生活中获得暂时安慰的手段,而人们在这两种恶习上浪费的金钱本可以用来做更多有意思的事情。人们感到生活单调苦闷的原因就在于有限的土地上养活了众多的人口。中国的家族制度使得人们很看重子孙的数量,人们毫无节制地生育,完全不为将来考虑。为此,民众已经牺牲了生活中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五年前,菲律宾鸦片调查委员会在报告中做了如下评论: 为什么中国穷苦人民的食物供给如此匮乏呢?不论贫富,中国人的娱乐活动都非常有限,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中国人从不进行户外活动,实际上,除了赌博之外,中国人也不参与其他游戏和比赛性质的活动。到处都弥漫着沉闷无聊的空气。沉闷和无聊像两个恶魔一样逼得高加索人用酒精麻痹自己,而中国人面对这两个恶魔时则选择在鸦片烟中寻找安慰。正如一个人已经习惯于每天辛苦地工作、专心地经营商业,以至于忘记该怎么娱乐那样,有着令人惊叹的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似乎也已经到了这样的阶段。人们辛苦劳作了几千年,都已经丧失了娱乐的能力,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在平静的生活中慢慢地消磨时光。而鸦片正是满足人们这种心理需求的不二选择。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1130-1141)

促使中国政府最终下决心不惜牺牲巨大财力开展广泛禁烟斗争的原因并不在于同情鸦片给人们带来的摧残和痛苦,而是因为西方强权让中国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积贫积弱的危险现状。通过禁烟,中国人中普遍存在的冷漠、自私、缺乏公共精神,以及在关键时刻不能开展有效合作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即便是傲慢又保守的满族人也意识到,如果人们不放弃吸食鸦片这种有害身心健康的恶习,并且恢复正常抵抗力的话,中国就不会有希望。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1165-1169)

作者认为鸦片在中国盛行的很大原因是中国人的生活缺少乐趣,特别是中国妇女地位很低,使中国人的社交非常畸形。如今,我们把可乐称之为“肥宅快乐水”,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当人的生活不能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就会非常沉迷于一些不良的物质喜好。而这种沉迷,扩散到整个社会之时,会带来巨大的危害。作者还阐述到,原来的时候西方人认为在一个组织化的社会中,个人的坏习惯不会对整体产生什么影响,但鸦片对于中国的危害,让西方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废除裹小脚

妇女们告诉我们说,这样瘦削畸形的脚在男人眼中却是很美的。对此我表示怀疑,以贫困的陕西山民为例,这些不修边幅的人长期住在黄土高坡上的土窑洞里。屋内地板肮脏,墙面被烟熏得漆黑并且布满了蜘蛛网,纸糊的窗户被风吹得破破烂烂,土炕上摆放着几个破坐垫,炕上的席子生满了跳蚤之类的寄生虫,猪、狗和家禽们挤在一起争夺着从主人肮脏的饭桌上掉下的食物碎屑。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时,我们还会幻想一个未受过教育的农民会从裹着的小脚上发现什么美感吗?难道他们为了获得美感,即便生活艰辛也宁愿要一个走路都摇摇摆摆的伴侣吗?难道这些男人就执迷于娶一个小脚妻子,即便她穿着像印第安妇女一样破旧的长袍,也丝毫不会掩盖“三寸金莲”所展示出的美丽绝伦?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1419-1425)

在福建的一个村子里,村民们向总督提交了请愿书,请求总督发布禁止女子缠足的命令。所有人从内心里都不赞成这个残酷的陋俗,但是却没有人敢充当领导者带领大家一起反对。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1477-1479)

中国社会确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风俗习惯。我并不想深究是什么引起了中国人对于三寸金莲的喜好。但是如作者所言,正常的中国人,是不可能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对“小脚”产生任何喜好的——因为它本身并不美,也没有任何审美的基础。但是我们中的更多人选择了盲从。相当多的陋习,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或许所有人都在内心反对它,却无法有人打破这种风俗。唯一能够改变的,只有官员或政府,就像晚清时的福建村民向总督请愿废除裹小脚那样。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破除那些陋习,譬如中午工作餐不允许喝酒的规定就是很好的。

女性对中国未来的意义

我们知道,孔子和孟子之所以成为思想界的圣贤,母亲在培养他们的品格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中国人让自己的女儿裹脚并且束缚她们的思想以来,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位伟大的人物。所有与中国女性共同工作过的人都对她们的发展潜力抱以乐观的期望,因为这是不容置疑的。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1737-1740)

将来,挖掘“未开发资源”——中国女性——的巨大潜在价值能带给中国人更多幸福,这种价值要比他们修建的所有铁路,开采的所有矿业,以及从事的所有生意产出效益的总和还多一倍。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1741-1742)

这段描述让我重新审视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深刻意义。曾经我思考过现今社会发展为何远远超过历史上的其他时期。我可以想到的因素包括社会的稳定、分工的细化、人类注意力的转移、知识分子寿命的延长,等等,但是没有考虑到女性地位提升的因素。而这一点,是在所有你能想到的所有因素总和的基础上,使它们至少翻倍的重要因素。

英国和美国传教士的区别

英国传教士的工作跟美国传教士有着很大的不同。英国传教士主要把精力放在了翻译和传播福音上,而美国传教士则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医疗和教育领域。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1818-1819)

山西大学的校长是一位英国传教士,他说:“具有英国保守主义特征的英国传教士总是认为他们的工作是传播福音和缓和中外关系,而不是启迪心智。但是美国人在传教的同时,也尝试着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民迫切渴望的现实需求。他们在教育上投入的金钱是英国传教士的100倍。”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1821-1823)

这大概折射出了近代美国反超英国的原因吧。

中国人的思想与科学启蒙

我并不是说东方人的思维不正常——完全不是这样的。只不过中国普通大众的思想还不成熟,仅此而已。大部分中国人跟我们那些生活在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的祖辈们一样。因为在中世纪的时候,白人和现在的黄种人一样松散、漫不经心、没有批判性思维。他们四处寻找神迹奇事,那时候的人们看到彗星就吓得浑身发抖。由于血根草的汁液是红色的,人们就认为血根草具有净化血液的功能。他们认为地钱的叶子形状与肝脏很相似,所以能够用来治疗肝脏疾病。由于小米草上带有眼睛形状的斑点,人们就觉得用它可以医治眼疾——像这样的例子简直数不胜数。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2515-2520)

正是自然科学的兴起才驱散了欧洲人头脑中的这片迷雾。在天文学大楼里,物理、化学,以及生理学都形成了固定的研究方法——观察、测量、试差法、实验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也可以适用于实际生活。因为研究因果联系的方法也能为我们探寻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提供有益借鉴。(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2521-2524)

直至今天,我们的科学启蒙完成了吗,成功了吗?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与19世纪的中国人,以及14~17世纪的欧洲人相比,思维方式长足地进步了吗?

中国学生和独立思考

中国学生的性格特点也正是目前他们民族心理的写照。他们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积极地对讲课内容做出回应。因为对老师讲授的课程内容提出疑问是不符合中国教育传统的。在中国的课堂上,教师和课本具有一种西方人所无法理解的权威地位,学生不能要求老师做出解释或证明。另外,提问就意味着老师没有讲清楚,因此,外籍教师对课堂上学生们冷淡的反应感到非常惊讶。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2650-2653)

够独立思考是让我们西方民族感到骄傲的事情。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教育者都认为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非是民族群体的缺陷,而是由于受到的训练不足。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2667-2668)

如果说上一条还存在疑问的话,这一条列举之事,恐怕没有人会认为今天的我们比100年前有显著的进步了。我们的整体进步,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努力。

中国人最缺乏什么

事实上,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纪律。军队的纪律,工厂的纪律,航行的纪律,学校的纪律,体育赛场的纪律,甚至是家庭中的纪律——这些都是中国人需要的纪律。如果他们想变得和我们一样强大,就必须展开有序而高效的集体协作,而纪律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Edward Alsworth Ross), 变化中的中国人 (寻路中国系列) (E.A.罗斯, loc. 2687-2690)

用这一段话作为结尾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文章信息
标题:读《变化中的中国人》——变与不变
链接:https://www.xiatian.name/archives/10774
声明:本文为【Xiatian.Name】翻译(或原创),请勿转载。

夏天

夏天,工学博士,磨洋工。 主要研究方向:高温合金,纳米结构材料,粉末冶金技术。领导一个创业项目,入选龙城英才计划,自我感觉良好。

You may also like...

4 Responses

  1. 拾风说道:

    写得很赞~
    事实上,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纪律。军队的纪律,工厂的纪律,航行的纪律,学校的纪律,体育赛场的纪律,甚至是家庭中的纪律——这些都是中国人需要的纪律。

    这句我是十分认同的,所以在中国妄论google工程师文化的管理者,一般都把企业带到沟里去了,中国不具备以内驱动和高度自律的教育环境,所以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还是需要严格管理制度来确保执行力度。

    管理只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目的~~

    • 夏天说道:

      是的,没有足够的自律的前提下,宽松的管理只会让企业和员工双双走向灭亡。

  2. winegrower说道:

    貌似文章目录链接失效了?

    • 夏天说道:

      是的哦。这是插件自动生成的,可能这个插件太老了不支持新版wordpress了,我删了它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