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从大学期间,他的QQ签名便一直是“向***表示深切哀悼”。每当媒体上报道了知名人士去世,或者是重大的群体性伤亡事件,他便会更新自己的QQ签名。毕业以后,更新开始放缓。若我看到媒体报道了死亡事件,甚至会转发给他,告诉他该更新QQ签名了。
后来他不更新了。去世的人太多了,更新不过来了。不知道是名人变多了,还是名人走得快了。
九月,文艺界去世了不少人物,比如布仁巴雅尔,比如臧天朔,比如师胜杰。我对文艺界不熟,内心也没有什么波动。三位老师都是因病去世,年岁不大,令人惋惜。
进入十月,特别是最近几天,媒体之上累牍报道去世的消息。10月15日,65岁的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因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症去世;10月25日,50岁的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去世;10月28日,重庆万州长江二桥上一公交车失控坠入长江,根据最新消息,车上共有司乘人员共15人,尚无人员生还。
艾伦和李咏,虽然早逝,但也功成名就。人虽然可以淡泊名利,但终究要成就事业,至少不会叹息“出师未捷身先死”吧。如这两位,还有其他那些作出卓越成就但英年早逝的天才们,比如费米、泡利、冯诺依曼等等,他们因病去世之前,会是怎样的心态呢,还会感慨人生短暂壮志未酬吗?他们的人生相比绝大多数人,已经足够精彩,人生的质量也超出他人很多,但愿不要有这样的遗憾。只可惜难以面对家人的伤痛。

重庆的公交车事故,目前警方还没有最后的通报。这些人本该拥有精彩的人生,或幸福美满,或艰辛困苦,但一定都是独一无二的经历,都是可以在七八十岁的时候瘫软在午后的长椅上,闭着眼睛晒着太阳,一边回忆一边让嘴角挂起微笑的经历——如果他们可以活到那么久的话。可惜在这一刻嘎然而止了。
然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意外总是会发生。你不知道泰坦尼克号会撞向冰山,也不知道公交车会越过护栏。我在想,如果我是在那辆公交车里的乘客,最后的几秒钟里,我会如何思考?或许最有可能的答案是没有思考。或许乘客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几秒之后自己将迎来死亡,就死去了。这样说来,让人感到不那么痛苦。不过,倘若是我的话,还是希望能得到几秒钟时间知道即将死亡。希望我不会感到害怕,大大方方的告诉自己,真是一种不一样的告别方式呢。毕竟作为个体,面对这样的不可抗拒的突发事件,豪无回天之力。
但也有人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江西新余一位13岁的男孩儿,在乘坐轿车出行时,长时间将上半身完全探出天窗外,途径限高门时发生碰撞,脑浆四溅,当场死亡。虽然人终有一死,但我相信死者应当没有想过要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很难想象人会愚蠢到这种程度,我也想象不出是什么样的因素,使死者本人和车辆驾驶员同时智商下线,对这样显而易见的致命危险视而不见。
生生死死,也就这样吧。
文章信息
标题:走了不少人
链接:https://www.xiatian.name/archives/11095
声明:本文为【Xiatian.Name】翻译(或原创),请勿转载。
不知道我能活多久。
无可奈何花落去……
是的,生生死死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谁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先来,所以在注意自身安全这样的基本常识之外,也就只能好好过好每一天了。
话说最后提到的那个小孩坐在车顶的新闻,我看到的时候真是就随口骂了句傻X。貌似驾驶员也有几经提醒过孩子,说这样危险。但是最匪夷所思的是,既然知道危险,为什么不把孩子拉进来关上天窗,不要让调皮的孩子再出去,或者路边停车,好好教育一番?如果是我小时候这么做,我妈不赏我几巴掌才怪!这则新闻看完,一点同情没有。自己作死,还能怪谁,嫌命长呗。
确实是。我也是看到那个新闻才想写这篇文章,但也不好过多评价,毕竟人已经死了,再恶语相向既没有价值也不尊重。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命弄得这么没有价值就交代出去了,实在不知道能说些什么。甚至新闻报道说驾驶员还是学校老师。真不敢想象一个平日里成天和这个年龄段学生打交道的工作者,居然处理不好这种事情。死者蠢,驾驶员更蠢。
不知不觉间..
生老病死还有心里准备,意外死亡真的让人很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