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单位组织了一次管理培训班,把单位一群所谓的骨干提溜到怀柔区的唐韵山庄搞了一个为期四天的封闭培训。大概因为我是专业磨洋工人才,刚加入单位没几天也被领导安排进去了。
四天的培训分成两个部分,一是IPD研发管理体系培训,这是由IBM公司首先应用成功,随后在国内由华为引进并获得成功,随之被较多企业采用的研发管理体系。后两天则是国军标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研发人员,前两天的课程听起来比较有趣,后两天就有些提不起精神来了。
体系培训讲了很多内容,授课强度也很大,除了每天上、下午的培训课程之外,还有晚上的分组讨论,每天还需要上交两篇手写的心得体会,结课之后还有一篇2000字的个人感悟。尽管课程内容丰富,我仍然想把所有的内容凝聚到一个点上自省自诫:找准组织的目标、找准自身的定位。
很多事情我们没做好,不外乎搞错了组织的目标,搞错了自身的定位,这是十分常见,也是十分正常的。譬如说组织的目标,对公司而言,其实很简单,就是赚钱,但是细化到部门甚至小组,又各有不同的小目标。公司的大目标几乎不会变化,而部门或小组的小目标则是时有调整的。一段时间的工作执行情况,会反馈回小组或部门管理者,用于目标的修正。而修正后的目标,究竟是否还能够精准的和公司的大目标相对应,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往往部门或小组的目标经过多次修正后,已经较大幅度的偏离了公司的大目标,但部门和小组成员却不能自知,既做了无用功,还浪费了组织的资源,十分可惜。
至于找准自身定位的问题,实际上是要明确自己在组织结构中的明确权责边界。什么事情是自己该负责的,什么事情是不该自己负责的,该自己负责要恪尽职守,不该自己负责的则不要越雷池(不是熟视无睹,而是要请示、要走审批流程)。事实上,在很多组织内,每个个体的权责边界是较为模糊的,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多和上级领导沟通,知晓自身的权责边界。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中,我意识到相当多的质量不规范不是来自于不负责任,而是来自于越权行事,突出表现为无证上岗。
至于日常工作的改进,个人认为需要多动笔总结,并养成定期下结论的习惯。动笔对思想的梳理很多人已经认识地非常清楚,不再多说,而下结论,则相当于一次“自我评审”。如何把相关信息做评估并且形成结论,可能是对工作最有效的梳理和推进方式。经常,同事之间的讨论会流于“话家常”(或者应该说是“话公司常”),自己对工作的思考也较为天马行空。这就好像十个人在商量晚上去哪里吃饭一样,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的建议都有人赞同,每个人的意见也都有人反对,不论讨论多久都是无意义的,直到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们来定一下吧,到底去哪里吃饭呢?才会把讨论推向有意义的结论。日常的工作中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主动下结论,把前一段的工作尽快总结,进入下一个环节,而不是等到截止日期前,匆忙地把之前很长时间跨度的工作(会有一万个变量的)概括起来草率定论。

文章信息
标题:封闭培训
链接:https://www.xiatian.name/archives/17931
声明:本文为【Xiatian.Name】翻译(或原创),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