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探访了位于常熟市的翁同龢纪念馆及翁同龢墓。常熟翁家是清朝末年的大家族,在1822年至1877年的55年间,出了翁心存、翁同书、翁同龢、翁曾源、翁斌孙五位进士。而在1856年和1863年,翁同龢和翁曾源连续高中状元,叔侄连魁。不过,与大名鼎鼎帝党核心的翁同龢想必,翁曾源就没有那么出名了。

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翁曾源是清末最为“洒脱”的状元了吧。别的读书人考去状元,是为了功名,而翁曾源的状元,似乎与功名并无关系。
按理说,要想高中状元,要经过层层考试,可是翁曾源同学一路绿灯,免试通关。秀才的功名,是因为爷爷翁心存当上大学士朝廷赏的;举人的功名,是因为爷爷翁心存当上帝师朝廷赏的;贡士的功名,还是因为爷爷翁心存去世,朝廷赏的……
在殿试上,翁曾源发挥惊人,竟然高中状元。事实上,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人才济济,探花是后来的洋务派军机大臣张之洞,第五名则是后来官至一品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廖寿恒,第二十八名则是后来的礼部尚书,著名维新派人物李端芬。年仅29岁的翁曾源能在如此多高人之间,拔得头筹,实在难能可贵。
古往今来数百位状元,又有谁的状元能比翁曾源更有戏剧性呢?
翁曾源高中状元之后,很快便辞官回家,在老家常熟平静的生活了二十余年。网络上有传闻,说是慈禧太后相中了翁曾源这个美男子,翁曾源为保求平安,才选择远离官场。
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不好求证。若只是希望远离慈禧太后,不点翰林,去地方做个官员,也是未尝不可,更何况翁家官场势力强大,这点小事儿,应当还是有能力摆平。
总而言之,翁曾源大概是中国状元榜上十足的奇葩了吧。
院士翁宇庆
在翁家家谱上,还看到了另一个名字:翁宇庆。
这个名字让我感到很熟悉,网上一查,原来是我单位的名誉院长。
翁宇庆,1940年1月1日出生于四川西昌,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
回北京后,与我硕导提及此事,硕导想了一想说,你还记得你的冯老师吗?他的夫人叫翁某某,也是翁宇庆的亲戚,似乎是侄女。
我回家翻箱倒柜,找出来冯老师50年前的一份手稿论文,仔细看了看,感觉圈子还挺小的。
文章信息
标题:奇葩状元翁曾源(外一则)
链接:https://www.xiatian.name/archives/18484
声明:本文为【Xiatian.Name】翻译(或原创),请勿转载。
都是旧社会的事啦。
我觉得这位功名都不高兴去考的哥们1863年去殿试纯粹是因为江浙沪正处于太平战火之中,才勉强跑去北京的。中状元其实是皇帝想留人。后来1864年苏州“光复”以后这哥们就跑回家了……
我觉得你这个猜测比网上那些和慈禧太后有染的说法靠谱多了。
💡
刚注意到 模板又换回来了!!
我觉得文章末尾的 推特 和 ins 分享应该去掉,国内又访问不了,也分享不了,啥用。 ➡ ➡
我不知道那个怎么去掉,就随他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