ちくしょう 是动漫里经常出现的一句感叹词,大概是『可恶』的意思,音译过来,则是 『岂可修』。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网上的舆论是直指湖北 F4 的,领导下台或更换 F4 的传言此起彼伏。彼时,我强烈反对简单以更换领导来收拾场面的。我不关心市长是周先旺还是周后旺,也不关心省长是王晓东还是王晓西,重要的是,在我们已经建立了还算拿得出手的公共卫生体系的条件下,如何形成这样的局面的。当武汉市卫健委连续上报无新增病例,并且一口咬定没有发现人传人时,他们是如何在这一体系条件下实现的?
直到2月5日,财新网发表了一篇报道《重症科医生亲述:我们是怎样抢救危重病人的》,采访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透露:
此前,国家卫健委派的专家组已经到金银潭医院做了调查,做了一套诊断标准,要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接触史,要有发烧症状,全基因组测序,这三条标准都达到才能确诊。尤其是第三点,非常苛刻,实际上极少有人能去做全基因组测序。
——中南医院 彭志勇
对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彭志勇重点特到了第三点,但是我更加关注的是第一点:『要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接触史』 。如果说『全基因组测序』 这个条件大大降低了确诊病例,是一种量的约束,那么『要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接触史』这个条件则是完全否认了人传人的存在,是一种质的约束。
设想,当一个早期的病例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时,如果他去过华南海鲜市场,那么他应当被认定为一代病例,如果他没有去过华南海鲜市场呢?对不起,他不符合诊断条件,将不会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如此的诊断标准,怎么会有人传人呢?
这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悖论,用否认人传人的诊断方式为标准,去证明不存在人传人的结论,这十分可笑。
若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对待病例,既不科学,也不客观,纵使体系建设再严密,又有何用呢?
到了2月13日,早上抵达办公室后,我照旧打开湖北省卫健委官网,查阅前一天的数据。大惊失色之余,我给几个好朋友发去了消息:湖北 F4 休矣。
朋友反问我,之前网传那么多次 F4 下台的消息,你都坚决质疑,为何此时有这种想法上的转变?我没有回答。两个小时后,两级书记被同时免职。
2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并且提供了官方的解读文件。在这些文件里,很明确地指出,湖北省内,在“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之外,增加一个“临床诊断病例”,并且在解读文件里,直接指出:
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解读
那么湖北省是如何发布2月13日的数据的呢,在发布数据之前,卫健委官网给了一段解释性的文字: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针对湖北省疫情特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确诊病例接受规范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根据该方案,近期湖北省对既往的疑似病例开展了排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订正,对新就诊患者按照新的诊断分类进行诊断。为与全国其他省份对外发布的病例诊断分类一致,从今天起,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
——湖北省卫健委
这一段话里,透露了两个信息,第一,12日大幅增加的临床诊断病例,不是当日新增,而是对历史数据修订后,直接加到12日数据中。这种做法很微妙,你说他不是当日新增吧,确实不是,因为诊断数据是以前的,你要说他是当日新增吧,确实也是,因为以前没有给他们认定,今日认定了,那些确诊病例,也是以认定之日来算的呀。第二,把临床诊断病例计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是为了与其他省份分类一致。这一点,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湖北省是重灾区,自成一套是合情合理的,也是符合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方案》的,为何要让重灾区和其他省份的数据披露保持一致呢?更何况,诊疗方案的解读文件里,那一句明确的描述『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没变』,是不支持把临床诊疗病例计入确诊病例的。
为何要这么做的问题,我不想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不过,我从这个消息中,看到了 F4 休矣的信息。
我们面对客观事实,尤其是丁卯分明的数据时,应当尊重事实。只有完全做到以事实为依据,才能在庞大的组织体系里,做到科学认知和科学决策。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当那个应当背负最主要责任的人(尽管我还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谁),看到今天这种疫情局面时,他还会做出那样的决定吗,他还会直接或间接的让最初的诊疗方案以逻辑悖论的方式让数据被修饰得很符合要求吗?我认为当然不会。那个人,当时也一定是认为这样做是好的,是正确的,所以才会用“技术手法”修饰数据。可是人的判断,总会出错的,你认为这样做是好的,可最终事态却想着最糟糕的方向去发展。
不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目的,什么样的理由,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且不修饰数据以诱导理解,是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调整原始数据,都是不应该被提倡的。
真实数据,岂可修?
文章信息
标题:ちくしょう
链接:https://www.xiatian.name/archives/18913
声明:本文为【Xiatian.Name】翻译(或原创),请勿转载。
更正,马克吐温百年前就说过,谎言有三种:谎言,该死的谎言,以及统计数据。
马克吐温百年前就说过,谎言有三种:数字,该死的数字,以及统计数据。
在体系里面,数据变更算不得造假,因为正如圈内所说:一、这是表外风险转表内风险。二、新领导上任,一般不良都会暴露。三、用会计政策变更的方法,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了。四、离任审计,计提全部不良,划清界限……再久远一点的笑话,世界钢产量中国河北唐山那个梗。这些梗理工科可能很难理解,体系里干久了就恍然了。
最后f4下台是早晚的事,前两年湖北人就对他们不满了。另外目前是个所谓(类)战时状态,银行出身善于拼经济的书记搭配政工领导秘书出身的省长,根本压不住当地公务员大批离岗和市民怨气升天的状态,调派政法系去压阵。
数据变更是否算造假,在于是否符合规定吧,即使你说的计提,至少也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的(不是很确定)?但是这次把临床确诊病例分类直接计入确诊病例分类,是不符合《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要求的。表外风险转表内风险,也应该是像2月12日披露前日数据那样来表述(即:今日新增x例,今日疑似y例,今日临床确诊z例),所以我对13日数据披露的方式,保留意见。F4,包括疾控中心,这口锅是跑不了的,不过,这口锅里打算给装什么菜,是我关注的重点。如果连问题的核心都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披露,就不用谈什么改进的意见和下一次的措施了。
以上是反讽。
在我的价值观里,你说的那三点,属于“虽然知道不太好,但至少是在合规的基础上做事”的范畴,目前我被社会捶打到能接受这样的事情而无任何吐槽的欲望了。而本文所写之事,以及最近几天事情进展来看,完全不知道准绳在何处。事实上,一切权力都在他们手里,至少可以做做样子让事态显得更合理一些,大家多少要面子的嘛。不过,表现来看,却是一种“反正我就这么做你又能拿我怎么样呢”的状态。正反两方都是(如果有正反两方的话)。
哈哈,还以为你是保皇派、坚决拥护者。
保皇是不可能保皇的,所以之前有篇博文下面评论我说你可能误解我的意思了。我最近微信发消息被屏蔽得厉害,好些消息都发不出去,感觉自己快要上加急名单了。 😀
听说东城区的茶水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