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周五上午,我和夫人说,去内蒙吧,毕竟,这是留在北京的最后一个周末了。
夫人回复我:去年不是去过了吗?
我说:再去一次又何妨?
中午12点,我们出发了。
其实出发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要去哪儿,反正去内蒙的路那么一条,先走再说吧。还没到河北,夫人就从马蜂窝上找到了目的地和民宿:太仆寺旗的原上彩虹。
去程路上
路上有两个小插曲,一是到河北时,北京小区的群里忽然开始传出消息:与我们同属学院路街道,直线距离不到500米的某小区里,出现一例确诊病例。当时我们心都凉了,毕竟北京刚刚解禁时日不多,如是真实,恐怕又要返回北京被强制隔离了。夫人一度想要打道回府,毕竟倘若消息可靠,恐会被在内蒙就地隔离。但是,考虑到疫情期间各种消息铺天盖地,在官方消息未披露之前,最终还是决定按照原定计划前往内蒙。
次日,北京市的官方通告指出,那是一例并非确诊病例,而是无症状感染者,且并未改变北京的防控措施。还好,没有轻易放弃这次去内蒙的机会。
第二个小插曲,是车子在路上故障了。毕竟这台已经服役了近七年的老绅宝D70,放在北京许久未动,难免有些小问题。这个故障不大不小,空调控制电磁阀坏掉了,只要车辆点火,就会以最大风量对外吹风——不论你开不开空调。好在7月的气温原本炎热,开空调也是必须的,只是风量太大,车内有些嘈杂罢了。
住宿和餐食
我们用了四个多小时,从北京到达了太仆寺旗的原上彩虹民宿。民宿坐落在牧民部落包恩本嘎查边上。民宿的价格并不便宜,甚至贵过旗里的酒店。但是到草原上来,住在酒店里又有什么趣味呢?如网友分享那样,民宿的老板娘十分热情,反正疫情期间游客有限,主动给我们升级了房型,如此一来,性价比就很突出了。




第一天的晚餐,是在旗里的吃的蒙餐。坦白地说,蒙餐就是吃个肉嫩。去年我从内蒙回来写过,蒙餐缺少香料佐餐,其实并不是很好吃。今年依旧。于是,今年知道不用之点各类羊肉了,莜面味道不错,奶制品有各种各样的类型,虽然看着千变万化,不过吃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同。



不过,今年倒是在太仆寺旗的蒙餐厅吃到了满是调料的烤羊腿,大概不是内蒙人喜爱的吃法吧,其实比较一般,而且价格也并不比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便宜。

内蒙的奶茶是很好喝的,虽然口感不如现在城市里的奶茶店那样丝滑,但是显现的口感,淡淡的奶腥味,品味起来挺不错的。内蒙的奶茶一般都是上一大壶,或者直接用暖瓶端上桌来,一股子管饱的架势。

在太仆寺旗,早餐都是在入住的民宿里吃的,这里面的几种内蒙风格的早餐食物,我都叫不上来名字,但都很好吃。特别是看上去像是小月饼的那种,虽然个头很小,但是用料十足,吃上两个就完全饱了,剩下的只能打包带回北京。原上彩虹的奶茶非常好喝,超过了旗里的蒙餐厅的水准。这次来内蒙,让我最恋恋不舍的就是民宿的奶茶了,真的很好喝。

第二日是游玩日,中午就在草原上随便对付了。晚上不走寻常路,在旗里吃了一顿重庆火锅。理由也很简单,重庆火锅的底料和配料,其实外地做起来并不复杂,做得好吃并非不可能。而草原上得羊肉,外地可未必能够体验得到。与其顿顿品尝没什么佐料的蒙餐,不如尝试一番在重庆火锅助力下的内蒙羊肉。
我们在火锅店几乎全部点了羊肉,只佐以蔬菜拼盘和菌菇品牌。大片的羊肉厚实又美味,锅底和调料也十分美味,体验相当得棒。唯一遗憾的是,鸳鸯锅底的另一半,我们选择了草原部落风味,非常的腥,不但废了半边锅底,而且涡涡不能吃辣,恐怕这顿饭他的感受并不好。

草原
要说草原有多美,倒也未必,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心情的放松才是到草原来最大的享受。民宿就在牧民部落隔壁,坐在靠窗的位置吃早餐,可以看到牛群踱着悠闲的步伐,开始上班了。有的牛认认真真地吃草,有的牛就趴在草地上,一动不动,这种出工不出力的磨洋工牛,就像是平时上班的我。



从牧民部落里开车出来,用不了十公里,就到了草场。草场一望无垠,无边无际,牛群在草场上散落开来,各吃各的。


天气预报告诉我们,这几天太仆寺旗都会下雨。事实上,我们从北京出发的时候,北京,以及途径的河北张家口,都在下雨,到了太仆寺旗,反而只是多云的天气了。当然,湿漉漉的草地明示着,这里只是刚刚雨停罢了。
所以我们格外珍惜短暂的游玩时间,你并不知道会不会很快就下起雨来。我们在草场上玩耍,忽然看到远处开始下雨了。小时候科普书,告诉我们观云识天气,总是觉得很神奇。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很难通过云的观察去分别是否要下雨,也很佩服祖先们的智慧。如今看到这样的大雨从云层中直接倾注下来,忽然感觉这样的场景见过几次,观云识天气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技能了。我盯着雨区看了十分钟,雨区的运动轨迹清晰可辨。在确定了雨区是朝着我们反方向而去的之后,也就不再担心了。

根据网上的攻略,我们决定朝着草场附近的沙巴日图音敖包再出发。敖包的方向指向雨区,好在地图上看来并不远,决定先去看看究竟。刚刚下过雨的村庄,地面十分泥泞,我们看到路边牧民的住房边上,堆着高高的牛粪,大概是用来当作燃料的吧。涡涡对收集干燥的牛粪一事感到新奇和兴奋,一定要让我拍一张照片。

很快就没有道路了。但是草场上还有一些车轮压过的痕迹,看上去并不是一两辆车曾经从这里驶过。我们在路边停了三五分钟,又有几辆本地车牌的车辆沿着车轮压痕朝前驶去,大概这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的路吧,于是,我们也沿着车轮压痕,又向前走了几百米,才把车停下来了。雨后的草地十分湿滑,只要稍稍给一些油门,带一点儿方向,车子就能漂移起来。不过肆意在草地上漂移,破坏草场,是违法行为,只好控制着想要浪一发的念头。
一群牛从后方走来,环绕着我的车,继续走向前方。我想在牛群中下车,又怕惊着这群牛,挨上一蹄子,只好等它们都走了,才好下车。雨区已经到了更远的地方,看上去下雨的区域面积更大了,不过雨量似乎要比之前小了一些。




我们没有在地图标记的地方找到敖包。不过这也不重要吧。毕竟所谓敖包,不过就是一个小土包,大概就相当于机场里的“汇合点”而已。我们朝着下一个目的地前进,也就是乌兰淖(nao)日。
乌兰淖日在地图上显示为太仆寺旗草原上的一个大湖,可是当我们把车开到乌兰淖日河边公路的尽头时,发现乌兰淖日已经干涸了。
乌兰淖日岸边的一些蒙古包和民俗建筑已经人去楼空,不知是否因为湖泊干涸,失去了观赏价值,才会让这一小片的旅游业务失去价值。也不知道乌兰淖日的干涸只是季节性的,还是永久性的。总之,算是这次旅行的一个遗憾吧。


好在乌兰淖日附近的草原也很美,既然乌兰淖日不需要花费时间游玩了,就把时间留给了草原。其实草原也没有什么需要额外描述的,千篇一律,但是很美好。


草原的另一边,看到了很多匹马。有的马在心无旁骛地吃草,有的小马驹对给他们拍照的游客十分好奇,一直盯着我看,还有的,只想睡觉。



我们最后一个去处是石条山。石条山是太仆寺旗比较重要和出名的一个景点,据说有比较重要的地质学价值。虽然我对地质学几乎不懂,但是本着来都来了的传统美德,还是决定要去看一看。
石条山是约2.3亿-6700万年前海底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凝结成的玄武岩岩柱,是中国七大火山岩石柱群之一。位于内蒙太仆寺旗的石条山是我国七大火山岩石柱群之一,石柱是火山喷出的岩浆凝结而成的玄武岩石柱。石条山的形成在约两亿三千万年前,在海洋深处的海底,因为纬度高海水冷,火山喷发的熔岩被海水迅速冷却,就形成了柱状节理(石条的样子),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9年第8期有详细报道。
——摘自百度百科
坦白地讲,如果不是地图上有石条山的标记,恐怕我路过了石条山,也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大概只会觉得:这个山有点儿少见吧。


虽然石条山我看不出个名堂来,但石条山附近的景色确是美的。抵达石条山已经是下午四点半左右,太阳不再耀眼,雨后的天空也更加湛蓝,蓝天白云、草原山丘,该有的风景可都有了。


草原一日游就这么结束了,晚上回到民宿,半夜带着涡涡出门看了看星星。虽然太仆寺旗距离北京不过400余公里,晚上已经可以看到繁星点缀的夜空了,银河也是清晰可见。涡涡终于看到了真正的星空,绘本上没有骗他。
返回北京
第三天上午,悠然地吃完早餐,准备回北京了。因为下午还要飞往上海,不得不更早地告别草原。
返回途中本无事可叙,但有两点小确幸,作为本文结尾吧。
第一是途中遇到了交通警察的临时检查,可是我的驾照和行驶证都放在了上海。我给警察看了手机里存放的证件照片,警察查看并联网查询之后,放行了,免于处罚。其实出门之前我已知道证件未带,本已做好了罚款100,扣2分的心理准备,如此幸免,心里还是有点儿开心的。
第二是在进京检查点遇到了常规的大堵车。北京车牌是免于检查的,因此有快速通行通道,我们这些外地车牌的,只好堵在那里。不过我只堵了不到五分钟,就有一个民警同志招呼我从北京车辆通道快速通过,且没有检查。我后面一辆外地车辆见状也马上从队伍中驶出,却被警察拦了回去。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让我特别通行,但节省了进京安检,还是很高兴的。特别是下午我还要赶飞机呢。
文章信息
标题:告别北京之旅(六):太仆寺旗
链接:https://www.xiatian.name/archives/20299
声明:本文为【Xiatian.Name】翻译(或原创),请勿转载。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太美了。
人家家里是孟母三迁为小孩,你家是小孩三迁为孟爸。
哈哈哈,一种我娃为我操碎了心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