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希望一步一步来解决这样一个大问题。上个月,中国政府宣布,一少部分幸运的外资银行可以在沿海地区投资中国人民币业务以及海外债券业务,这其中也包括了中央银行。根据本周《金融时报》披露首家进入新开放领域业务的是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允许外资银行涉足人民币领域,表明中国将逐渐开放人民币市场,从前排外的人民币业务即将逐渐与世界接轨。
世界货币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20世纪前半叶,美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货币,而欧元则在过去十年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中国方面认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一种选择已经时机成熟了。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货币政策以及铸币公司是非常可怜的,旧墨西哥银圆成为当时中国广泛流通的货币。现在中国货币的单位“圆”,其实就是当时“洋圆”或者“外国圆币”的简称。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之后,大陆的货币一度变得更加糟糕,定量分配制度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发展,国际贸易在不断静静地冲击着中国银行。在那种环境之下,中国政府在1994年正式制定了一个统一的汇率标准。
在制定了固定汇率之后,中国经济合乎逻辑地很快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中国在跨过资本领域屡屡抓住了机会。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也引人注目,他们可以用别国的货币给本国生产的商品给予定价。固定汇率政策允许中国政府对经济和跨国贸易严格控制。但是,固定汇率政策也是一把双刃剑,他让中国公司被迫接受潜在的外币兑换风险,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不愿意人民币与美元自由流通的原因。与此同时,也使得中国在购买外国商品及资产过程中的利润不断下降,因为人民币的汇率是一成不变的。
于是,中国政府慢慢的改变了自己当初的一些措施。自去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现在,外国出口商在向中国出售货物时,可以使用人民币定价,而不是长久以来的美元,并允许外国公司将账户设置在大陆之外——主要在香港。一位银行家表示,中国的这一改革事实上是失败的,只有少数公司在使用新政策下的账户,并且没有在此基础长达成多少贸易。
海外账户的利率较低,因为银行基本无法使用这写人民币存款做些什么。但是随着存款的不断增加(见图),有一些公司开始寻求在这上面出牌找机会了。比如说,麦当劳于过去两个月里在香港出售基于人民币系统的债券,另一家公司,霍普韦尔也在做着类似的买卖。这些都认为是属于超额认购的买卖。而银行系统和中国政府自身也在进行这样的交易。
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现在依然被严格的区分着,因为中国政府在掌控这一局面。外国公司不能够直接从中国大陆认购人民币,他们获得人民币的唯一途径是与大陆进行贸易。简单来说,想要人民币流出中国,基本上只有通过货物或者服务流入中国的这么一种方法。一个国家的货币,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标的资产。对于这种货币政策,中欧国际商业学校客座教授 Ronald Schramm(罗纳德-施拉姆)发表了他的观点:
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的标的资产是在不断地增长的;但坏的方面来说,诸多的限制导致外资实际上只有很少的途径可以进入中国发挥作用。
上个月出台的政策,导致一些银行将他们在海外账户中持有的人民币用于购买中国大陆债券,这使得境内外的人民币有了另一种方式进行流通。这让存在于海外账户的人民币可以通过认购资产的方式流回国内市场,而不仅仅是通过货品的流通。这些债券将被严格控制,但是仍然有扩展潜力。现在国内债券市场总值达到了2.9万亿美元,725倍于最初的海外账户人民币保有量。
如果国际市场上使用人民币的交易逐渐增多,跨国银行将拥有诸多好机会开展各种收费服务,可以预计的领域包括了信用业务和付款业务等。而且,资金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短暂停留,也会带来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说贷款。
不过,现在几乎所有的金融巨头都在考虑一个问题,中国政府将在何时进行下一步的改革。如果一个外国人出售手中的美元,改而持有人民币,这将会给人民币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使得人民币市场变得难以“管理”(中国政府用语)或是“操纵”(西方评论家用语)。
尽管受到中国资本管制,但海外市场依然可以为外国公司提供其他的贷款来源。与中国大陆不同,中国香港几乎允许所有公司发行债券并将获益资本转移到国内。在渣打银行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这一政策“可能因为太有挑战性而在未来不可用”。香港的这种做法将会损害中国大陆建筑的信用体系,中国政府希望将货币资金提供给他们喜欢的公司及项目。
许多国外的银行家,甚至是政府官员都认为,这种政策的改变是必要的,是不可避免的。开放大陆的资本市场,现在看上去势在必行的了。但是,由于潜在风险和其不可预知性,这一进程将在何时开展,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从现阶段上来看,实际的动作或许很难看到。
文章信息
标题:人人都爱毛爷爷——浅析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链接:https://www.xiatian.name/archives/4198
声明:本文为【Xiatian.Name】翻译(或原创),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