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3

匈奴与中原讲座和展出有感

中华世纪坛和几个博物馆联合搞了一个《匈奴与中原》的展览,配套的还举办了几场讲座。我在豆瓣上看到信息的时候,讲座已经举办到了第二场。

我在去年春夏之交开始对匈奴的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原因是看到一则新闻说土耳其有些群众宣称自己是匈奴的后裔,我在网上查了一些关于匈奴衰败之后的去向,发现学术界并没有定论。土耳其人的一部可能与匈奴有关,而匈牙利和奥匈帝国也有可能与之有关。这样含糊其辞的表述,不由得让我想要读读这领域的文献了。可惜一年来只断断续续看了很少的资料,主要是读了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教授林幹教授著的《匈奴通史》。因为这一领域的知识非常有限,时间也很紧张,读得很快,收获并不太大。

正在考虑重读《匈奴通史》,忽然遇到这样的讲座,感到甚好,可以帮我总括的梳理一下匈奴史的脉络,读书也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主讲人是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博士。我对官员型学者一致有比较好的印象,他们虽然因为从政导致学术水平不如一致从事学术研究的大家,但作为入门的演讲人颇为合适,语言干练,表达清楚明快,信息量大,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宋新潮博士就是这样的一位。

讲座大标题是《匈奴与中原》,讲座本身亦是从中原对匈奴的认识和与匈奴的交互过程来阐述的。这一点颇为有些失望,可能是因为匈奴本身并没有留下文献资料,研究多是从中国留下的史料来着手的缘故,大部分对匈奴的叙述都是从秦汉朝的角度来进行的。讲座的内容也比较浅显简单,总的来说有几点让我觉得有所收获:

1、匈奴的概念。林幹教授的书中把匈奴的概念扩得很大,我印象中他把长城以北草原上的民族大多看成匈奴,即最早的一支开始强大,慢慢的征服了周围的各个部落,这些向匈奴中央称臣的都属于匈奴。但宋新潮博士讲座的观点似乎不一致,至少他把楼烦、白羊二部并不看做匈奴,而是臣于匈奴的其他民族。

2、匈奴在西伯利亚草原的考古发现。也是受到了一些主要从中原角度阐述的文献的影响,之前查阅资料并未关注匈奴在蒙古国和西伯利亚地区遗迹的文献。宋新潮博士这次提到在上述区域有大量考古发现,或许以后有机会可以找找资料。

3、据说今山西和陕西一带的人大多有匈奴血统。

4、匈奴对中原的影响。匈奴对汉朝的打击让中原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豪感一定程度受到打击,并开始对外部文明有所关注和敬佩。然而这样可以与我们的朝代政权长时间抗衡的外部力量并不多见,中原人又慢慢的恢复了天朝上国的心态。以至于在明清慢慢衰落(可清朝也是被外部势力建立政权了么)。所以说匈奴的骚扰对中原人开阔眼界的意义很重大。

讲座之后我顺便去看了在展的文物。这次展览有个特点是文物和油画结合在一起展出。文物部分就不多说了,油画确实挺有意思,画得也是很精美。这里我随便翻拍了一张,就是下面这张图。它描述了汉朝军队在远征匈奴之前,军士为将军拍照发微博宣布出兵的情景。画得真好!

汉朝出征匈奴油画。作者是谁没细看。

汉朝出征匈奴油画。作者是谁没细看。


文章信息
标题:匈奴与中原讲座和展出有感
链接:https://www.xiatian.name/archives/7295
声明:本文为【Xiatian.Name】翻译(或原创),请勿转载。

夏天

夏天,工学博士,磨洋工。 主要研究方向:高温合金,纳米结构材料,粉末冶金技术。领导一个创业项目,入选龙城英才计划,自我感觉良好。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