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3

香烟是如何进入我们的文化的?

烟草可能最早起源于美洲,至少是因为美洲土著吸食烟草,导致了烟草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

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发现了当地居民吸食烟草。然而哥伦布对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505年,亚美利戈-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在出版物中介绍了烟草,是目前关于烟草报道的最早的文献资料。

1535年,卡提耶(Jacques Catier)第二次远航新世界,亲自品尝了吸食烟草的滋味。卡提耶认为烟草颇为辛辣,有一种品尝胡椒的感觉。

烟草真正的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还要等上接近100年的时间。1599年,法国探险家尚普兰远征美洲,他介绍了烟草,形容它为“某种草本植物,他们抽吸其烟”。

1603年,蒙塔涅族酋长阿纳达比诸在塔杜隆克招待法国人,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酋长向尚普兰献上了烟。尚普兰记录那场宴会为tabagic。这个词儿一直沿用至今,在尚普兰创立的魁北克,tabagic现在即是“香烟店”的意思。

古代的酒精饮料和现在相比度数较低,而烟草恰恰相反。最早的烟草中尼古丁含量是现代香烟的数倍,吸食之后的致幻效果更加强烈,美洲土著经常借助于烟草的功效,认为自己可以在自然世界和超自然世界中穿梭,甚至与幽灵发生对话。当时人们对烟草的这一作用并无太多怀疑,萨满巫师善用此术来预测未来。1609年尚普兰出征时萨满巫师一并前行,甚至利用这种方法来预测军事行动的凶吉。除此之外,烟草显然具有麻痹镇痛的效果,这更加促进了烟草在军队中的盛行。

古巴历史学家费尔南多-奥蒂斯(Fernando Ortiz)持有一种文化转移的学说,即习惯与事物从某个文化彻底转移到另一个文化,使之成为这个文化的一部分,进而改变这个文化。这个过程是密集、复杂并且不间断的,可能会很快摧毁某个文化原有的习惯和事物,但他自然而然的发展不是认为可以控制的。文化可能在瞬息间发生变化,使人忘记文化转移之前的风貌。

烟草在全世界的传播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转移。借助欧洲人的力量,烟草开始在全世界开始传播,在当时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也不能幸免。当人们意识到很多人养成了吸烟的习惯时,这种变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发生了。

这一现象在欧洲和中国都迅速的发生,特别是在中国,当时是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时期,烟草的一夜之间盛行,被一些政府官员当做天下大乱的标志之一。譬如礼部侍郎杨士聪就是这种观点的持有者之一。

和很多西方舶来品一样,烟草首先流入中国东南部沿海福建、广东等地,随后北上传入京城。到了1631年,即杨士聪进京赶考的年份,京城中吸食烟草已经颇为普遍,这是杨士聪在山东老家闻所未闻的。据杨士聪记载,北京市场上出现烟草是在天启年间,即1621-1627年。京城吸食烟草的风气来源于南方,当时朝廷从南方征兵抵御北方侵略,南方兵带来了吸食烟草的习惯,从而促成了北京周围农民种植烟草获利的局面。

由于烟草在四书五经中从未现身,因此儒家学者们对这一新事物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排斥甚至于恐慌。最终,崇祯皇帝于1639年下旨严禁在京城市场中贩卖烟草,违者除以死刑。崇祯皇帝此举可能主要是担心过多的农民种植烟草使谷物产量降低,不能满足军队粮草的需求。该旨意对外宣称吸食烟草浪费时间和金钱,并有害健康。然而北京居民对该政令非常不满,他们认为朝廷对于双关语过于敏感。当时的人把吸烟说成“吃烟”,而北京古名“燕”,于是“吃烟”就会让人产生“吃燕”即“拿下北京”的联想,而拿下北京正是那时满人和大顺军扬言要做的事。于是,光是提到“烟”这个字,就会被视为内奸在造谣生事,欲推翻明朝统治。而这一点,显然是过于神经质了。

由于对皇权的恐惧,北京城的烟草交易确实得到控制。这道禁令并非玩笑,1640年,第一个因触犯烟草交易禁令的罪犯被处死。他是一位福建进京赶考的举人的仆从,也许是对政令的无知,也许是多年身居千里之外对皇权的漠视,该仆从贩卖了部分随身携带的烟草,随后被发现并斩首。

尽管北京居民因恐慌政令而放弃了烟草交易,但不满的情绪在不断地扩张。这项禁令也很快在1642年被废止。和在欧美一样,最初对烟草的需求多来自于军队,在明军中亦然。明朝将领蓟辽总督洪承畴屡次上书,在明军中士兵深信吸烟具有祛除湿气的效用,禁烟令让士气受挫。

禁止烟草交易的圣旨被撤销之后,烟草消费在中国逐渐恢复生机,吸食烟草也很快成为文化中不可缺少也不能不面对的现象。烟草传播的速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17世纪初叶,烟草在中国——至少是南部中国——已经几乎是唾手可得的日常用品了。中国人对烟草的消费热情甚至于要超过欧洲人,一些英国旅行家和商人在中国目睹了中国人对烟草的无节制消费,他们看来,只有沉迷于吸食烟草的疯狂的土耳其人才会如此频繁的吸食烟草,中国人对烟草的消费热情大大超过了欧洲人的想象。

直至今日,尽管全世界范围内几乎对吸烟有害健康达成了一致意见,但烟草消费仍然无法停止。北美洲作为烟草可信的发源地之一,烟草依然保持着当地社交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至今日仍然发挥着他的作用,许多当地的原住民也依然是保持了大烟枪的作风不改。

注:本文参考了卜正民教授的《维梅尔的帽子》一书。


文章信息
标题:香烟是如何进入我们的文化的?
链接:https://www.xiatian.name/archives/7698
声明:本文为【Xiatian.Name】翻译(或原创),请勿转载。

夏天

夏天,工学博士,磨洋工。 主要研究方向:高温合金,纳米结构材料,粉末冶金技术。领导一个创业项目,入选龙城英才计划,自我感觉良好。

You may also like...

15 Responses

  1. 苏幕遮说道:

    搞得跟毒品似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